方案名稱:舞動生命玩創意 翱翔新南藝饗家

一、申請動機與目的

(一)申請動機與學校資源盤點(分析學校藝術領域師資結構、校內行政支援機制、現有藝術類社團狀況或藝文相關活動之成績等)

    1.本校雖位於竹南鎮,但位置在竹南火車站後站,相對屬於住宅區及較為純樸的社區。全校學生703人,原住民及新住民子女46人,單親及隔代教養學生57人,身心障礙學生30人,文化及經濟弱勢學生比例不低。學生文化及藝術刺激明顯不足,希望透過此計畫提供學生多元學習,多元發展機會。

2.學校重視藝術教育,但校內無藝術專長教師,且無表演藝術、視覺藝術專長教師,除積極推動外,更希望引進藝術專業人員,與本校教師進行協同教學,期望帶給學生表演藝術、視覺藝術上的精進,同時提昇師生之藝術素養。

3.成立工作小組,校長為召集人,成員結構分行政與教學二部分,行政部分以行政人員為主,協助計畫內相關行政庶務;教學部分以授課班級教師及駐校藝術家為主,做教學研究及相關教學活動。

   

(二)方案發展目的(以學校特色為主題結合資源)

    1.以學校中年段藝術重點發展視覺藝術為主,高年段藝術重點發展表演藝術為主,主結合民間藝師聘請專業教師教授,讓本校教師透過協同教學實際參與充實專業技能

    2.透過深耕教學的歷程,培養學生藝術的興趣、技能與鑑賞能力。

 

二、方案發展歷程

(一)發展目標

1.短程目標:(113年度~114年度)

(1)提昇教師對藝術的創作能力與鑑賞能力,瞭解表演藝術的內涵及技巧,活化藝術教學,達到更深化的教學內涵提升教學成效。

(2)增進學生對藝術與創作的興趣,陶冶學生性情,及藝術鑑賞能力。

 

2.中長程目標:(115年度~118年度)

(1)擴展學習範圍,結合不同領域藝術家與學校藝術師資,深化學生藝術底蘊,擴展多元藝術能力,如:繪畫、紙編、律動、舞台表演等,並共作及展現藝術畫作或展演深化學校本位藝術課程。

(2)強化藝術賞析與創作體驗教學,促進社會資源參與與教學運用,並結合各社區藝術團體,提供展演平台給予學生發表機會,並增進藝術交流。

(3)與在地藝術家簽約,辦理社區藝術家與學生作品巡迴聯展。

 

(二)課程內涵

年級

四年級

五年級

六年級

學習領域

視覺藝術

表演藝術

表演藝術

課程內容

繪畫教學

舞蹈

舞蹈

實施方式

(每週節數)

隔週214

每週1

每週1

總節數

70

60

60

外聘教師(專長、學經歷)

江書逸老師

廖宥語老師

廖宥語老師

 


三、預期效益及具體評估指標

1、質性分析:

1藉由藝術家駐校指導,提升教師藝術技能及教學成效,讓藝術教學在本校紮根,永續發展,營造學校的藝術氛圍。

2)學生對藝術與創作的興趣提高,藝術鑑賞能力能提升。

2、量化分析:

1配合學校主題教學,如:校慶、母親節、畢業典禮等活動,舉辦學生律動表演及繪畫成果展等藝文活動


四、實施策略與具體實施內容

(一)實施策略

推動面向

實施項目

實施方式

凝聚共識

成立藝術深耕教學計畫工作小組

1. 規劃擬訂學校藝術深耕教學中長程發展計畫。

2. 建立執行評估機制,具體落實校內教師藝術教學專業提升。

3. 審核並與藝術家或專業藝文團體簽訂合作契約進行協同教學

深化學校藝術與美感教育課程

課程協同教學

並搭配學年度校本課程永續發展議題

1. 視覺藝術教學:視覺藝術

  教學,四年級(每年級五

  )每班隔週2節,每2週共

  10

2. 表演藝術教學:肢體律動

教學,六年級(每年級五班)每週上課,每班1節,每月4節。

成果展現

藝術教學成果展

1.配合上學期校慶運動會

2.家庭教育日成果展。

3.配合畢業典禮進行展演。

4.配合苗栗縣藝術深耕成果

  發表進行展演。

檢核機制

召開定期會議

1. 透過教學團隊成員定期會議,討論與溝通方案執行進度。

2. 實施問卷調查或GOOGLE表單調查,並依據調查結果,滾動式修正調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