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校成果
藝術深耕工作小組運作情形
~方案發展歷程~
(一)短中長程發展目標(111-114學年)
為落實藝術深耕,本校亦規劃短中長程目標,其推動之重點及時程表如下:
1.藝術推動近程發展目標(111學年)
(1)持續深化教師藝術教學專業成長:
辦理協同教學及教師研習,主題內容以陶笛教學、兒童書畫、合唱教學、原住民傳統樂器教學。(上、下學期各2場次)
(2)本校藝術學習領域教學群逐步接手主要教學工作:
駐校專家成為輔導學校老師的顧問角色,使校本藝術教育真正生根。
(3)發展學生創作能力:
經由長期的深耕教學,讓學生能在深厚的基礎上嘗試分組創作,從實際的創作與展演過程當中,體驗巔峰的學習經驗,成為終身的精神力量。
(4)延續族群文化特色,耕耘文化本位藝術教育:
開展文化傳承與創新之多元型態,開啟學生關懷鄉土文化、體驗本土文化的美感經驗。
2.藝術紮根萌芽期發展目標(112-113學年)
(1)校本藝術特色課程規劃完成,並建置互動網路平台:
提供師生及社區家長分享討論,蔚為社區風氣。
(2)持續深化學生學習之深度與廣度,增進學生藝術鑑賞的能力:
透過學校教學,以及參與、觀賞藝術活動與演出,建立學生在藝術方面的自信心,並能對藝術活動具備鑑賞的能力。
(3)整合資源,深耕社區藝術教育:
透過原住民族部落大學、泰安鄉樂齡學習中心、圓墩老人關懷站、教育優先區親職教育、親子共學等相關計畫資源整合,加強推動社區藝術教育活動,使 學校教育與家庭、社區教育結合,提升整體藝術素養,美化生活與精神環境。
(4)擴展學習,深化課程:
擴展學習範圍,結合不同領域藝術家與學校藝術師資,深化學校本位藝術課程。
(5)持續實施策略聯盟,使藝術教育社區化:
結合鄰近學校,辦理藝術活動聯合展演活動,透過校際之間的巡迴展演與觀摩,使藝術教育深入社區,並呈現多元蓬勃發展的新面貌。
3.藝術紮根茁壯期發展目標(113-114學年)
(1)持續深耕社區藝術教育:
強化藝術賞析與創作體驗教學,促進社會資源參與教學運用,涵養藝術人口。
(2)整合資源,型塑社區藝術村:
積極籌劃在汶水視聽中心,並與在地藝術家簽約,確認在地藝術家駐校服務理念結合與合作,社區藝術家與學生作品聯展,形塑汶水藝術村 目標。
(3)藝術數位化,拓展視野:
建立共享機制,將學生作品數位化,置於網路空間上,以達成數位藝廊之目標,讓學生作品展演空間加寬。
(二)課程內涵(以設計創意學習活動課程)
本校110學年度預計推動之藝術深耕方案為「泰雅樂音傳琴藝˙汶水藝童樂陶陶」,在課程項目上,本校依舊保有本校的特色,並與地方結合,課程部分分別有「陶笛」、「繪畫」、「美學教育」等。
1、陶笛教學
(1)基礎樂理介紹與視譜唱譜的認識。
(2)學習歌唱詞譜的運用與陶笛吹奏的技巧。
(3)主要在引發小朋友在音樂領域的潛力與才華為目的,讓小朋友嘗試隨著音樂的啟迪,發揮自己的音樂才能。團員具有聽辨音的長短與強弱的基本能力。
2、繪畫教學
(1)能探索視覺元素,並表達自我感受與想像。
(2)能試探媒材特性與技法,進行創作。
(3)能使用視覺元素與想像力,豐富創作主題。
3、美學教育
(1)實施美感教育以培養學生審美情操與高尚氣質。
(2)透過美感教育的教學歷程,培養學生的思考力、想像力、創造力,以求人格之充分發展。
(3)可藉美感教育的薰陶,促進身心和諧,使個性與群性調和發展。
(4)培養學生愛好藝術的興趣,俾能善用休閒時間,充實生活內容。
(5)藉實施美感教育的教學,發掘資賦優異學生,培養其特殊才能。
(6)輔導學生認識及學習我國固有藝術,激發其愛國心與民族情感。